找到相关内容2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答: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吗?

    法华经》中所说的‘化城’,就是为了诱导胆小而无自信心的小乘人,而说阿罗汉、辟支佛法,让他们先求解脱,然后再告诉他们应该成佛。小乘的解脱等于是长途旅行中的旅馆,让他们休息一下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93611716.html
  • 七塔八寺残存碑

    饶舌,四大原随五蕴空。”“劳劳五载火为坑,拟共疲民入化城。尘世几曾超忍辱,有心皈佛说无生。”明代后期,辽饷加派,义军频兴,兵变屡起,局势动荡,詹知府深感为官已如坐火坑,字里行间流露出皈佛之心。智舷感...

    尤裕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3762690.html
  • 参公案的误区

    化城最终走向宝所。  在中土的祖师中,二祖到五祖,都是深研佛法之人。特别是五祖,强调读诵《金刚经》而趣佛道。六祖虽不识字,但是却因听闻《金刚经》而悟道,说明过去世中,与此《金刚经》有着甚深的因缘。在六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1463164.html
  • 《智慧之缘》之微言缘起

    人们混淆:以为是“开”智慧之缘,迷途知“返”之钥匙?殊不知如声闻、缘觉、偏真一切智,世尊尚斥为“化城”——此城非实,我化作耳。宝处在近,皆共至宝所,当发大精进。汝证“一切智(般若德)。十力等佛法(解脱德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1670706.html
  • 麓山寺碑

    枑,厥旨玄同,是以回向度门,于廓右,仰止净域,列乎岩巅。宝堂岌业于太虚,道树森梢于曾渚。无风而林壑肃穆,不月而相事澄明。化城未真,梵天犹俗。名称殆绝,地位尝高者,不其盛欤!   麓山寺者,晋太始四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888640.html
  • 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

    。……师大和八年甲寅岁十一月六日告众曰:‘法堂倒也,法堂 倒也。’众人不测,遂把物撑之,师拍手大笑曰:‘汝不会我意。’师遂告 寂,春秋八十四,僧夏六十五,敕谥弘道大师,化城之塔。”   该文讲药山惟俨...虚建塔于院东隅,敕谥弘道 大师,塔曰化城。”   该书编写了禅宗的师承法系。辑录了禅宗954人的机 语,充分展示了禅宗离言说相,不著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的思想 精神,在佛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。对于...

    朱湘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3841978.html
  • 九华山化城寺——蒲牢一击 四山响应

    因此,朝山进香之人,无不醉听化城晚钟,领略一下“化度群生悲愿宏,城开两序别西东;晚来香火因缘盛,钟送梵音澈太空”的古钟圣音,以除却人间烦恼。 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总丛林。“化城”名出《法华经》。相传晋隆安五年(401年)天竺僧杯渡于此筑室为庵。  唐开元年间,僧人檀号居之,寺额曰“化城”。建中二年(781年)池州郡守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“化城”于该寺。贞元十年(794年)金乔觉99岁圆寂后,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147245.html
  • 〈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〉(上)

    不变之真实相状,故称实相。华严经:“观身如实相,一切皆寂灭。”   “阴界”、“莲花目”、“香积饭”分别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。   〈登辨觉寺〉云:   竹径从初地,莲峰出化城。窗中三楚尽,林上九江平。软草承趺坐,长松响梵声。空居法云外,观世得无生。   初地:初地以前之菩萨称为地前菩萨,即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之地前三十心。   化城:法华七喻之一。化城,指变化之城邑,比喻二乘...

    释修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369188.html
  • 十六王子像小记

    习见的作品。《法华经》极善于运用许多譬喻故事,因而也易于用形象表达。唐代道宣为此经作的序中说: 所以放光现瑞,开发之教源,出定扬德。畅佛慧之宏略。‘朽宅’通入大之文轨,‘化城’引昔缘之不坠,系‘...化城喻品》之化城故事,在佛教艺术中有不少表现,敦煌莫高窟中存有不少表现化城之喻的壁画。如第23、61、98、103、217号窟的法华经变壁画中都有化城喻品的内容。但其中都没有十六王子的事项。十六王子事缘...

    张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5139125.html
  • 试论《法华经》的权实思想

    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就是究竟,不再求进步,所谓止于化城。故佛说:“贪著小乘,三藏学者。”为了度化根机较浅的声闻缘觉,佛陀在第七品中引“化城”之喻,遂为五百弟子授记。因二乘人世间虽然费尽苦行功夫,及修习...无量,说不出的兴奋与喜悦,觉得这回可到家了,再也不用害怕恶道之苦,於是他们就住在此化城里。说到“化城”,化,是从幻化而来的,不是实有的。城,防非御敌,为城。譬二乘涅槃城是从佛彻底觉悟的精神中显现出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41893.html